優惠下殺↘332$對抗的意志:1977-1979美麗島民主運動影像史現正購買僅要332

  • 作 者: 財團法人施明德文化基金會美麗島事宜口述歷史編纂小組
  • 出版社: 時報出書
  • 出書日: 2014 年 12 月 5 日
  •  

    商品種別: 來自 冊本、文具、DVD>冊本>人文 / 科學>史地

     

     




    本書導覽:


    在錦繡島的旗號下

    ◎文/陳芳明

      三十餘年來的台灣家國,歷經若幹風雨與急湍,沖洗多少淤泥與頑石,才到達一個歷史的高度。站在這時候間的頂峰上,回望悲壯的風景之際,終於驚覺島上人民的意志是多麼強悍,也多麼無可擺蕩。而這一切,都不克不及不回到一九七九年的俊麗島事宜原點。迎接事件的三十五週年時,台灣正在經歷一場史無前例的換血活動。除了中心選舉之外,台灣處所從五都、縣市,到鄉鎮里,都捲入遮天蔽日的選舉大水裡。大範圍地轉換歷史舞台,在一九七○年月的確是無可想像。那時的社會迥殊寧靜,由黨國所製造出來的幸福情境,使全部政治構造保持不變。那種超穩定的假象背後,無疑潛藏了太多氣忿的火種。只要稍有點燃,便立即遭到袪除。小小的紛擾,只不外是理想世界的點綴。

      豔麗島事宜標誌著一個歷史的終結,也預告著一個歷史的開端。假如將之定名為民主活動的分水嶺,並不為過。在山嶺之前,是一片秀麗如畫的山河。在山嶺之後,則露出了千瘡百孔的社會。凡是經歷事宜浸禮的年輕世代,都不克不及不遭到衝擊。每一個心靈都注入了史無前例的政治意識。這一群所謂的新世代,就是後來組黨活動的主要成員。現在他們都已邁向晚境,應當可以取得較為充實的時候長度,回首這島國所穿越的政經變化。很多過剩的情感,顯然也到了可以沉澱的時辰。

      一個民主運動的開啟,必需要有恰當的情況與前提來醞釀。跨過一九七○年,全部世界地圖起頭重劃,最少,以美蘇兩國僵持的暗鬥體系體例,仿佛也隨著融化。那是一個終結的起頭,當美國國務卿季辛吉提出以對話取代匹敵的策略時,台灣所被付與的反共使命,仿佛也已宣佈完成。為了卻束冷戰,美國逐步削減在遠東的駐軍,把西甯靖洋的防衛任務次第交還給東亞各國。美軍撤走時,在地圖上把垂釣台劃歸日本總攬,就預示了國際政治行將重新洗牌。一九七一年,美國明顯已無力保護中華民國在結合國的席次,代表中國的台灣,幾近是羞恥式地被逐出國際組織。一九七二年,尼克森特地親自拜訪毛澤東,而且與周恩來簽署《上海公報》。這項動作,就足夠申明美國成心摒棄台灣。同年十月,日本首相田中角榮宣布與北京建交。當骨牌效應有了起頭,隨之倒下的,便是各國紛纭與台灣堵截交際關係。

      當整個地球正在翻轉時,台灣的常識份子若是沒有感受,便意味著心靈已經死去。恰恰相反,當國民黨繼續高喊「處變不驚」時,完全惹惱了稍有思慮的台灣良心。民主運動的釀造與集結,便是在如此邪惡的情況下,逐步成形。往後十年,這場活動終於創設了沛然莫之能禦的主導氣力。站在對立面的是黨國體制,一個壟斷台灣所有利益的統治團體。台灣起頭見證黨外雜誌的泛起,許多生疏的議題如性別、族群、階層都在雜誌中遭到廣泛討論。不但如斯,有關情況保護活動的文字,也次第揭曉於報刊雜誌。

      民主活動不再是停留於政治層面,它也牽扯到文學與文化的革新。在決絕的風潮裡,凡是能夠提筆的作家,有生以來開始注意到他們所賴以生存的土地。與黨外民主運動桴鼓響應的是,正在浮出地表的鄉土文學活動。隨之而來的是女性活動與環保活動,他們在分歧的社會層面,也強烈感觸感染到關閉體系體例的梗塞。在誰人單一價值的時期,任何活動不管是政治的或文化的,只要發作聲音就帶有抗議與批評的意味。而這些分歧的聲音,最後都匯入了洶湧澎湃的民主活動。所謂單一價值,全然來自一樣的威權體系體例,它不容許貳言之聲,更不容許有批評的行動。在阿誰時代,凡是任何活動遭到彈壓,便當即產生高度的政治意義。

      錦繡島政團的組成,便是在連續串的壓抑行動以後,而不克不及不連系起來。

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    一九七八年,戰後台灣首度見證一次周全改選的活動。包孕立法院與國民大會的席次,首度開放給在地民眾介入競逐。那是相當奇怪的年代,所有的改造欲望都寄託在全面改選。全部選舉勾當臻於飛騰之際,美國總統卡特俄然宣布與北京建交。這是史無前例的政治衝擊,自一九五○年以來,台灣命運與美國政治牢牢綁在一路,已成為台灣社會生活習慣的一部份。無論是常識份子或尋常黎民,也已養成崇美或崇洋的生涯脾性。或切當而言,那是台灣人民生命裡無可分割的價值。決絕動靜傳來,即使是蔣經國,也沒法壓制內心的驚懼,遑論台灣社會的一般庶民。當人民等候一場勝選就要實現,國民黨突然宣布終止選舉。所有處在亢奮狀況的心靈,突然遭到捻熄,那種無邊的失落與失望,自是可以想像。台灣對外關係遭到堵截於先,台灣內部選舉又受到間斷於後,全部海島似乎找不到任何精力出口。戰後以來史無前例的憤怒,一步一步蓄積起來,簡直要達到臨界點。

      《美麗島》雜誌發行於一九七九年八月,代表著台灣常識份子政治思考的成熟。這個政團,除許信良有過留學經驗,其他所有的成員,都完全在台灣接管黨國教育。具體而言,他們是接管國民黨思惟最完全的世代,卻可以或許在僵化體系體例裡締造活潑的思惟,這不能不說是台灣歷史的奇蹟,也是在國民黨教育下所開出的奇異花朵。從此歷史挾牛骥同皂,不管是上班族、學生、農人、勞工,都從不同的範疇插手這個行列。較諸一九六○年雷震的《自由中國》,這新的形勢確是有過之而無不及。七○年月才方才成形的中產階層,幾近都以顯性或隱性的方式在背後撐持。那時張俊宏則稱之為中智階層,意味著一個和平改造的時期已經到來。

      在必然意義上,政團的成立實際上是朝向一個政黨的建樹而成長。它所釋放出來的意義,恐怕不克不及只由政治角度來詮釋,還包括了經濟、社會、文化的分歧欲望。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十日國際人權日,美麗島政團在高雄舉辦人權遊行運動,正是要把雜誌的內涵精力彰顯出來。當他們公然提出思惟自由、組黨自由、談吐自由的口號時,正好對比了國民黨所統治的台灣,是多麽封鎖,多麽鎖國。處在這樣歷史轉折的關頭,已超出國民黨所能容忍的水平。當天晚上,才爆發了「未暴先鎮,鎮爾後暴」的局面。這長短常典型的悲劇,亦即預知拘系行動隨時可能産生,所有的向導者照舊沖鋒陷陣,走向歷史舞台。

      緊隨事務以後,台灣進入一個前所未有荒涼而恐怖的階段。首先是全島大逮捕,相繼而來的是林家血案,最後是瑰麗島大審。那是最原始的犧牲典禮,必需以生命、肉身作為祭品,才有可能知足一黨獨大的權利慾望。每一個手段都極爲殘忍,完全損失人道。必得穿越如許的歷史階段,也許台灣的靈魂才有可能獲得重生。那種凌遲、鞭笞、刑求的滋味,非常公平地分派在每位台灣居民的命運裡。當權者親手殲滅了一個時期的進展,但他們其實不知道,在種種政治巫術的背後,一個新的世代也正在降生。

      美麗島事務不克不及視同革命,固然也不是政變,更不是官方所傳播鼓吹的暴亂。但是,它所產生的意義,對新世代而言,已在心靈裡釀造了一場革命式的風暴。他們完全與黨國體系體例劃清界線,或是在血脈深處,他們徹底看不起這種猥瑣的統治者。如果要檢討一九八○年代今後的民主活動,或民進黨的組黨成功,或戒嚴體系體例的宣布消除,我們都必需回溯到這場改變歷史流向的秀麗島事件。欠缺對這個事宜的具體認識,我們就沒法創立一個完全的史觀,更不克不及對台灣的過去與未來,整理出全面的解釋。

      《反抗的意志》是台灣民主活動的影象史,逾越一九七七年至七九年,剛好是最為樞紐期間的記憶。當我們對這些黑白照片投以蜜意的回眸,便深深感受到歷史沖洗的力道。在網路、手機、平板流行的現在,這些靜態的影像記載,也許不敷活潑,但我們必須認可,一幀靜態影象確切是勝過千言萬語。我們都是歷史的產物,曾閃而今古典時間的光與影,都對著我們這個世代投以強烈的暗示。我們對民主價值的信仰,對政黨政治的信念,對政黨輪番的信任,應當都歸功於鮮豔島期間所播下的種子。每一張照片,就是一粒種子,埋在記憶底層延續抽芽茁壯。三十五年曩昔,那些種子已構成千頭萬緒的歷史脈絡,蔚為一株巨大的樹,對而今年青世代覆蓋以濃烈的綠蔭。日後的民主活動,都是在鮮豔島的旗幟下動身。這些記憶的莊嚴意義,便是為我們的後世開啟無窮盡的想像,也綻放無止盡的但願。

      2014.11.24政大台文所


    內容簡介:


    每個時期都有抵拒者
    他們的意志改變了台灣的命運

    【俊麗島三十五週年.影象紀念版】
    珍貴歷史影象,熟悉台灣民主歷程的關鍵時刻


    每一個時代都有抵拒者,他們為了爭奪自由、追求民主,燃燒生命、挑戰權勢巨子,從美麗島、野百合、到太陽花,激起台灣民主運動史上一頁頁浪漫又激情的篇章。一九七○年月的台灣,是最恐怖、也最純摯的年月,現在在政壇佔有一席之地的許信良、林義雄、姚嘉文、施明德、陳菊、呂秀蓮、陳婉真、田秋菫、張溫鷹等人,他們曾擁有不異的信心、共同的方針,不分省籍、不論統獨,結群而出、患難互助;而雷震、黃信介、余登發、蘇東啟、康寧祥、陳鼓應、陳博文、紀萬生、楊青矗、張俊宏、蘇慶黎、艾琳達、吳哲朗、魏廷朝、陳映真等人,也是不應被歷史遺忘的名字,在他們所有人的齊心合力、推波助瀾下,配合改變了台灣的命運。

    一九七九年的「秀麗島」,是繼「二二八」事宜後讓台灣人民印象最深入的政治事宜,也是台灣民主活動史的轉捩點。昔時大拘系時的風聲鶴唳,電視上幾回再三播放的施明德賞格公告,和在軍事法庭上被告激昂大方激昂的談話,激盪人心,是七○年月台灣人民的配合歷史記憶。在《抵拒的意志:1977-1979鮮豔島民主活動影像史》中,我們可以看見民主先輩們的身影,和他們可歌可泣的故事,他們的影象也是鼓舞台灣人民極力撼動一全部大時期的縮影。

    二○一四年,適逢漂亮島事件三十五週年,也是台灣民主進程中的樞紐重要時刻,時報文化重新推出《歷史的凝聚:1977-79台灣民主運動影像史》,經過增訂、重整後,改名為《抵擋的意志:1977-1979瑰麗島民主活動影象史》,收錄十餘篇文章與近五百幅珍貴歷史照片,娓娓道來阿誰如火如荼的關鍵時刻,看這些時期的對抗者,如何以其果斷的意志、不畏強權的勇氣,成為社會邁向民主自由的領航旗手;也藉由事件時候軸的敘事與珍貴影象,率領讀者從頭熟悉這場影響台灣民主歷程的重大事務。

    【名家保舉】

    ◎楊青矗(作家)

    ──現身推薦

    ◎胡慧玲(作家)
    ◎楊 索(作家)
    ◎楊 翠(國立東華大學漢文文學系副傳授)
    ◎潘建志(醫師)

    ──感動推薦

    「……《反抗的意志》記載了這段可歌可泣的反抗歷史,能令我們沉思檢討,迎向將來。」
    ──尤清(美麗島軍事審判辯護律師)

    「三十五年前,若是有人跟我說,有一天台灣會解除戒嚴,台灣人可以直接選總統,我必然不相信。三十五年前,若是有人跟我說,有一天台灣談吐自由會遍地開花,台灣人民可以自由品評總統,午夜沒有人會來敲門,我一定不相信。瑰麗島事件曾是整個世代的「成年禮」,許多人是以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,在分歧的角落為更自由、更民主的台灣而勉力。感謝一路奮鬥、永不抛卻的所有朋侪,沒有錯,最黑暗的時期,也是最光亮的時代,感謝美麗島!」
    ──田秋菫(立法委員)

    「歷史是昨天的倒影,也是明日的反射鏡。美麗島事件在台灣人活動史上,是悲壯的,也很璀璨……美麗島事件的意義在於愛護保重;顧惜「前人種樹,後人納涼」的福分。」
    ──呂秀蓮(前副總統)

    「豔麗島事務給獨裁政權上了一課:政治問題不能用數學問題解決。10-5=5是數學問題﹔可是在10個政治異己除掉5名之後,可能多出50名對抗者。」
    ──李筱峰(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傳授)

    「……?有斑斓島事宜的産生,就?有日後台灣民主改造的成長與實現!」
    ──邱垂貞(民謠立委)

    「凝視,記憶,不讓歷史事務遺落在過去,漫漶於韶光長河。」
    ──唐香燕(作家)

    「漂亮島事件的解讀……盼能客觀還原歷史,准確認識事務真相,釐清其在台灣民主成長中的意義。」
    ──姚嘉文(台灣國度聯盟秘書長)

    「鮮豔島事宜對台灣社會影響深遠,至今仍呼喚並鼓舞著眾多青年尋求民主自由與公平公理的熱情、勇氣、決心信念與毅力。」
    ──擺設(作家)

    「……現在的民主自由是曩昔累積的功效,將來的道路則要靠目前的盡力去開拓。奇麗島、野百合、太陽花,一路綻放、代代相承。堅持、支付,為這塊奇麗的土地。」
    ──陳菊(高雄市長)

    「秀麗島事宜是國民黨外來政權對臺灣反對活動有計畫的消滅步履。為了營救受難戰友,我支付了十年亡命海外的代價,但我引以為榮。」
    ──陳婉真(作家)

    「在白色可駭的暗影下,有大量異己被拘系,我和陳菊曾從事人權工作,負責救援政治犯並照顧政治受難者家眷,其危險性大於任何一場選舉;在這艱困的環境下,黨外活動不分統獨、不分省籍、結群而出、患難互助,為了民主的信念,我們燃燒幻想的火炬,盡本身的一份心力。」
    ──陳鼓應(北京大學人文講座傳授)

    「俊麗島事務奠基台灣民主化及公民覺醒的根本,並為台灣民主發展的每一個階段帶來新意義。」
    ──蔡英文(民進黨主席)

    「美麗島事務産生之後,讓台灣的體制從封鎖走向開放,並且在政治、社會、文化上都產生極大的影響。」
    ──謝三泰(資深報導攝影工作者)

    【舉動訊息】

    ◎12/10斑斓島事宜三十五週年紀念暨新書揭曉會@慕哲咖啡
    ◎12/10~1/10「抵拒的意志」攝影展@慕哲咖啡

    序跋:


    消除驚駭的魔咒

    ◎文/施明德

      太陽花學運的那段日子,嘉君幾近每天都陪著小板和笳笳在立法院圍牆外,正午才帶她們回家梳洗歇息,晚上又趕曩昔。對兩個十5、六歲的孩子,那是一個很稀奇的教場。三月二十四日,學生衝佔行政院,她們也在現場承受噴水及警察盾頂、腳踏。正午,我親自開車去接她們回家。

      在車上,她們陳說若何遭到警力的驅逐。她們描畫出像片子般的情節,這是孩子的第一次。我問她們在差人持棍盾迫近時,會不會恐懼?會不會畏懼?

      小板用非常嚴厲又果斷的眼神說:「為什麼會驚駭?為什麼要怕?爸爸,你生而為奴,要對抗主子,反抗統治者,你們才會恐懼。我們生而為自由人,我們在捍衛民主,守護國家,有什麼好怕的。」

      一九四五年,台灣史上又一次更替外來統治者。二戰末期,麥克阿瑟元帥的越島計謀,抛卻登岸台灣,改而進攻琉球。戰爭竣事,並由中國政府軍事佔領台灣。那時,台灣人還夾道歡迎「回歸祖國」。短短一年半,就爆發了二二八事件。軍管當局的虐政,引發抗暴,抗暴招致中國派軍來台鎮壓。人類歷史上常見的法則:「暴政→抗暴→鎮暴」三部曲,在台灣上演。蔣家政權全面性的彈壓、清鄉、搏鬥。接著蔣介石兵敗來台,當即採行報復性的白色恐怖統治,台灣從此邁入有史以來最顫慄的沉默時代,恐懼成為台灣子民每分每秒必須吸入的空氣成分。

      在那段漫長的三十幾年中,絕大大都的台灣人不能不淪為順民,很多人投誠求榮,極少數幸運者出國留學不敢回來。異常、非常少數的抵拒者,不是殉國於法場,就是軟禁於泰源監獄和火燒島。蔣氏父子深諳馬基維里的統治術,與其讓人民愛戴,不如讓人民懼怕。

      驚駭的人民,不只不敢抵擋,更會大聲歌詠統治者的「德政」。遠離誰人時代的台灣人,或許不太能體會,但看看本日北韓金正恩的表演,就可以聯想、貫通。

      懼怕是抵拒者的手銬,擺脫它是成為抵擋者的初步。恐懼更是統治者的海洛因,他必須不休對人民施打。

      恐懼成為抵拒者和統治者的拔河賽。

      鮮豔島軍法大審不只是我們激昂的抱負宣傳場所,也是一場「消除魔咒」的儀式,一場與驚駭感拔河的交戰。死神一直待在我身邊,隨時準備帶走我,我想祂知道我已從祂身旁閃避過兩次,我熟悉這類感覺。要傲視統治者的權勢巨子,要鼓舞躲在暗處的朋友,要子子孫孫感應光榮,是我想從臨死的身軀擠出的最後剩餘的價值,我沒有空為自己求活。憲兵押解著我,從押房走到法庭,我一路連結微笑,銳意將一隻手插入口袋中,一派輕鬆。反抗者,必需如斯!

      專制統治團體也不是省油的燈,牢獄主座出格為此跑到押房,告知我:「你這類遊手好閑的樣子,會給法官和上級很卑劣的印象,認為你不知悔改。出庭時,手不要插進口袋,臉色嚴肅點。」施魔者和除魔者終於正面交手了。

      接下來的庭訊,除魔者依然笑傲如故。有幾回,站在我兩側的憲兵趨近把我的雙手拉出口袋,我立刻又插入,他們又拉出來。最後,我只好雙手緊緊捉住口袋內的褲管,讓憲兵拉不出來。旁觀的攝影記者會拍到拉拉扯扯,當然不是獨裁政權願意讓人民看到的排場。最後,他們只好任由我傲笑法庭,進行我的除魔典禮。

      死神奇怪地又棄我而去,我再度被判畢生扣留,重啟我在火燒島一天又一天的牢獄鬥爭。在獄中,我們看到,台灣人民正在從二二八事務的驚駭中解放,抵擋步履加倍飛揚,終於迫使專制者蔣經國在病笃之前的半年,宣告解除實行了三十八年的「戒嚴令」。蔣經國死前,副總統李登輝面見他,椅子依然只敢坐三分之一,這樣的獨裁者,現在竟然還有人稱讚他是民主創造者!病笃的蔣經國,只是在臨死之前,沒有忘記他年輕的留學國──俄國的歷史教訓:尼古拉二世被滅族的報應。他明智自救的手段,保住了蔣家後代迄今仍能康樂生涯於台灣的機遇。

      自由,永久是抵擋者的戰利品,絕對不是掌權者的恩賜物。

      秀麗島事宜已經三十五年了,對我這個誕生在日本時期,隱匿過美軍的轟炸,經歷過二二八的血腥,白色恐怖的洗禮,牢獄的淬煉,情人別戀,遺產被佔,同志的出賣,年老陪我絕食至死,黨的反水,戰友的貪腐,家人的拋棄……,對抗者回首滄桑來時路,品嚐了人道的崇高,也碰觸了人道的脆弱,我心沒有恨,我不想恨,我不克不及恨,因為我還想往前走下去,前面如有不義,也得繼續戰役。

      人類歷史上的對抗之路,都是崎嶇,佈滿考驗與血淚的路程,很多人在路途中犧牲、奉獻了,更多人中途抛卻;幸運走到終點,看到統治者倒下的,也經常嚐不到成功的果實。辛苦的耕作者,常常被精明的鐮刀派庖代。 然則,烈士之血,革命之花,反抗者的意志是國度的基石。對抗者的桂冠,經常只在歷史。

      沒有烈士的鮮血,開不出秀麗的國花;沒有對抗者的意志,築不起堂皇的國度殿堂。

      重版這本影象書,希奇感激「時報出書」的用心。

    目次:


    導 讀/在秀麗島的旗號下──陳芳明
    新版序/解除驚駭的魔咒──施明德
    舊版序/英魂與冤魂
    導 論/一念之間存與滅
    序 曲/意志的凝集
    第一章/蜂擁的政治介入
    第二章/串聯與開戰
    第三章/凍結的民主熱潮
    第四章/政治毒害的救濟
    第五章/沒有黨名的黨
    第六章/萬山不准一溪奔
    第七章/山雨欲來風滿樓
    第八章/暗影再現、等待拂曉
    編後語/煙霧後的真實
    附 錄/1977~1979台灣民主活動照片索引表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其他抵擋的意志:1977-1979秀麗島民主活動影像史類似產品:


    花蓮縣長傅崐萁因炒股案遭判刑8個月定讞,隨即被內政部解除縣長職務,9月25日將入獄服刑。行政院14日宣布花蓮代理縣長由現任法務部次長蔡碧仲接任,卻傳出無縣主座邸可住逆境,不排除可能先安排住飯店。

    蔡碧仲將於17日走頓時任, 這是司法系統首漫空降代辦署理處所首長的首例,代理期達3個月,卻遇到無房可住的問題。

    花蓮縣府研考處副處長葉俊麟默示,內政部14日才肯定署理人選,花蓮並沒有縣長官邸,加上縣府員工職務宿舍全住滿,短時間騰出空間有困難。

    葉俊麟表示,30年來,歷任花蓮縣長都是花蓮在地人,都有本身的居所,不需要入住縣主座邸。此次代辦署理縣長是外埠人,縣府正研擬相關住宿問題,不解除可能先放置住飯店。

    根據媒體報道,縣府資深員工指出,花蓮縣主座邸原址位於花蓮市公園路「福康飯館」,前縣長陳清水是最後一名使用官邸者,後因歷任縣長均有自宅已不住官邸,所以官邸閒置逾30年,也因建物老舊,加上縣庫財務艱巨,在前縣長謝深山任內,經縣議會同意後標售。

    更多新聞保舉

    桃園第一條捷運骨幹網路 綠線10/15八德段開工



    文章來自: 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%E8%8A%B1%E8%93%AE%E7%B8%A3%E9%95%B7%E5%AE%98%E9%82%B8%E8%B3%A3%E4%BA%86-%

    arrow
    arrow
      全站熱搜

      juanfa7mje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